近日,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正式發布《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 2025》(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我國綜合科技創新水平得分為 80.20 分,較上年提升 1.77 分,科技創新投入、科技創新產出、高新技術產業均持續保持增長態勢,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報告》圍繞科技創新環境、科技創新投入、科技創新產出、高新技術產業和創新促進發展 5 個維度,結合國家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及科技強國建設的總體要求,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修訂與完善,共設置 12 個二級指標和 49 個三級指標,全面覆蓋全國 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含港澳臺地區),科學評估各地區綜合科技創新水平。
從地區綜合科技創新水平得分來看,全國 31 個地區形成明確的三梯隊格局。其中,第一梯隊為綜合科技創新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0.20 分)的地區,上海、北京、江蘇、廣東、浙江、天津 6 省市位列其中,持續發揮科技創新中心等創新高地的輻射引領作用。
第二梯隊涵蓋湖北、重慶、安徽、陜西、四川等 22 個地區,這些地區綜合科技創新水平雖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均高于 50 分,展現出良好的創新發展潛力。第三梯隊則包括新疆、青海、西藏 3 個地區,綜合科技創新水平在 50 分以下,未來仍需加強創新能力建設。
在區域協同創新方面,各大重點區域表現突出。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持續加強,北京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排名全國第 2 位,其科技創新環境保持全國首位;天津綜合排名第 6 位,萬人科技論文數、萬名就業人員專利申請數和勞動生產率均躋身全國前三;河北綜合排名第 19 位,協同創新能力穩步提升。
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加速形成,區域科技創新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上海綜合排名躍居全國第 1 位,萬元 GDP 技術國際收入、勞動生產率均位列全國第一;江蘇綜合排名上升至第 3 位,企業 R&D 研究人員占全社會 R&D 研究人員比重排名全國首位;浙江綜合排名提升至第 5 位,安徽綜合排名穩定保持在第 9 位。
長江經濟帶創新能級持續提升,沿線區域已建成 10 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沿線 11 個省市的科技創新水平均實現穩步提高。黃河流域省區科技創新環境不斷改善,九省區共同推進沿黃城市科技創新資源合作共享與科技成果跨區域轉化應用,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其中陜西綜合排名位列全國第 10 位。
《報告》指出,當前我國多層次、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已更加完善,將進一步為新質生產力形成和科技強國建設提供堅實支撐,推動我國科技創新事業邁向更高水平。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