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張雅超研究員團隊在光學分辨率光聲顯微鏡(OR-PAM)技術上取得重要進展,成功研制出高靈敏度多光譜光學分辨率光聲顯微鏡(MW-OR-PAM),系統性地解決了該技術在光源成本、紅光信號靈敏度及聲光耦合效率方面的長期挑戰。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光學領域國際知名期刊《Photonics Research》(中科院一區TOP)上,論文題為“Multi-wavelength photoacoustic microscopy enhanced by high-sensitivity probe and reversible tissue transparent molecules”。
光學分辨率光聲顯微鏡是一種能夠實現細胞級別、無標記活體成像的重要技術,但在進一步推廣至更深、更快、更廣譜成像應用時,仍面臨三大瓶頸:高重頻多波長激光光源成本高昂、在紅光譜區血紅蛋白吸收較弱導致成像信噪比和深度受限,以及聲光耦合器難以兼顧高帶寬與大數值孔徑。
針對上述問題,研究團隊提出了“光源—探頭—對比增強”三位一體的系統化解決方案:
在光源方面,團隊研制了基于受激拉曼散射(SRS)的多波長高速切換光纖激光源。該光源以一臺532 nm納秒激光器為基礎,通過保偏光纖擴展出532–620 nm可調諧輸出,波長切換時間小于1微秒,重復頻率可達MHz,滿足了高速活體成像的需求。這一設計以通用綠光泵浦替代多臺專用激光器,大幅降低了系統成本。
在聲光探頭方面,新開發的高靈敏度探頭采用P(VDF-TrFE)薄膜與光學透鏡同軸集成設計,實現了光激發與聲探測共軸,數值孔徑達到0.67,帶寬98.94%,光學透過率高達90%。該探頭在保持高空間分辨率的同時顯著提升了探測靈敏度和頻譜響應能力。
在信號增強方面,團隊引入生物相容性組織透明劑“檸檬黃”(Tartrazine),在大于600 nm波段實現可逆性組織透明化,有效增強了紅光通道的穿透能力和信噪比,彌補了傳統OR-PAM在長波光譜區域血氧定量方面的短板。
通過大量活體實驗,團隊驗證了MW-OR-PAM在高分辨率血管結構成像、血氧飽和度定量分析及經顱腦成像等方面的優異性能。新系統具備從綠光到紅光的寬譜段覆蓋能力,可同時獲取結構和功能信息;MHz級重頻與亞微秒級波長切換為捕獲血流、代謝和神經活動等高速動態過程提供了可能。
該項研究不僅解決了OR-PAM在紅光波段成像深度與信噪比不足的問題,也通過集成化和低成本設計提升了系統的可靠性與轉化潛力。未來,MW-OR-PAM平臺有望在腦科學研究、腫瘤微環境分析、缺血再灌注過程監測、藥物效果評估等領域提供更深、更快、更精準的多尺度功能成像工具,推動光聲顯微鏡技術從實驗室向臨床前及產業化應用邁進。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